“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凉粉”。今年42岁的李华,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凉粉”的传承人。她18岁进入国营南充“川北凉粉”店,师从第五代传人何碧玉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凉粉”。今年42岁的李华,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凉粉”的传承人。她18岁进入国营南充“川北凉粉”店,师从第五代传人何碧玉,在店里工作7年。1998年该店关门。为了能够将拥有24道工艺的这道美食传承下去,李华开始了创业之路。在丈夫的支持下,李华把“川北凉粉”这个老字号从小吃店办成了企业。借助兰渝铁路四川段、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优势,李华夫妇将“川北凉粉”卖到了全国18个省区市,开设的直营及连锁加盟店197家,实现年销售收入3.63亿元。兰渝铁路全线开通在即,李华希望借助这条铁路,把“川北凉粉”带到更多地方。她的目标是让“川北凉粉”这一传统的四川美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新华社记者 刘潺摄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右)在指导学生进行取料工序的操作。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的一名学生在练习24道传统工艺中的搅凉粉工序。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右)在指导学生按照传统24道工序的要求进行水温测量。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在进行传统工艺去杂工序的演示。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在搅凉粉工序中查看搅拌棒上的凉粉。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的一名学生在测量水温。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在检查调味的原材料。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右)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调浆后的凉粉原料倒入大锅中。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的一名学生在将搅拌均匀的热凉粉依次盛入器具中,进行装罐定型工序的操作。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在检查搅凉粉工序中的凉粉是否合乎标准。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在进行旋凉粉的工序。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李华在对“川北凉粉”进行出堂售卖前的调味。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服务员准备将“川北凉粉”送到顾客的餐桌上。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

9月11日,在李华经营的一家门店内,顾客在品尝“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香飘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