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 胡旭阳 余开洋 张韵晗)日前,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委网信办、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现代化典范城”—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启动,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在5天时间内走进德阳24个点位,用镜头和笔对准新时代的大美德阳。在活动的第4日,采访团打卡中江凯州新城、罗江经开区,看两地如何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江市域副中心建设提势增速,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功能突出的中心镇、特色小镇。罗江撤县设区,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德阳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机遇,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为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成都、德阳共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那么在中江和罗江,两地如何融入成渝双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中江:聚焦凯州新城 打造成渝走廊新支点
凯州新城位于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双带”叠加区域,是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发展区、德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被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凯州新城着力构建“两主三辅”产业体系,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两大制造业,加上先进材料、节能环保和健康食品医药三大配套产业。
随着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遂中高速、中绵高速和德中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有助于中江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中江人力、土地、电力等资源丰富,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总数超过8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到40万人以上,职业中专等专业学校,常年培训实用性人才1万余人,可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良好的人力支撑。
建设凯州新城是德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推动成德同城化取得更大突破的重要路径,更是中江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凯州新城以“塑业、立城、育境、引人”为理念,按照“两年成势、五年成型、十年建成”总体目标,强力推进规划、建设、产业“三大攻坚战”,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成渝走廊新支点、成德同城新通道、德阳经济新极核。
当日,采访团来到位于凯州新城的亚度家居制造中心,进门印入眼帘的就是四川移动——致链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宽大的曲面屏上显示着订单、产品、物流等方面信息,一目了然。亚度家居是一家集智慧家居产品、智慧康养产品、智慧办公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服务型制造企业。随后,媒体组走进样板间感受智能家居,体验科技的力量。
罗江:打造“保姆式”服务 跑出项目发展“加速度”
4日下午,“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采访团来到了四川罗江经济开发区。在光玻新材料产业基地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碌,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施工作业。据悉,今年以来,德阳市罗江区累计引进德阳光玻新材料、杭州欣科、欧盛光学、贝斯特、金慧鑫等27个工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今年2月,德阳市与东旭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光玻新材料产业基地。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耗时80余天,4月30日德阳光玻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就在罗江经开区正式开工,跑出项目建设罗江“加速度”。
罗江撤县设区,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罗江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阻碍发展的实际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真功夫,为助推罗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今年,罗江区转变服务理念,变“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整合经开区、经信、科技、住建、税务、应急等部门力量,设立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式窗口化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园区事情园区办。
在罗江金山镇苗圃,媒体记者还参观了产业种植标准化园区。走入二龙村,依稀可见有黄美人、明日见、爱媛、大雅等10余个名优柑橘种苗正茁壮生长。该村革除以前小而多、多而杂的种植结构,把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用于扶持高效和必须的经济作物种植,实现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
二龙村充分发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作用,引进能人叶贤飞和田和公司,带领周边群众种植春见、大雅柑、明日见、爱媛等柑橘2000余亩,正建设500平方米的晚熟柑橘实践站,成为德阳市罗江区校地农业专家工作站、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产品(晚熟柑橘、油菜)展示平台。
德阳的产业园区给深圳新闻网刘晓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德阳各区分工清晰,多处的产业走在了四川的前列,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产业园区潜力巨大,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多处的产业也让凤凰网刘俊花点赞,他走了全国多个地方,在德阳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德阳有能力也一定会发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