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渝北崛起新中心——走进广安市·纪行

□本报特派报道组“高山仰止颂伟人,致富思源建广安。”4月13日,随着高速路上巨大的广告牌指引,“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一行抵达小平故里广安市。

□本报特派报道组

“高山仰止颂伟人,致富思源建广安。”4月13日,随着高速路上巨大的广告牌指引,“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一行抵达小平故里广安市。

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川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试点市、川东北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广安,被寄予很多期望。

从紧张施工的广安港,到热火朝天抓生产的工业园……采访报道团行走广安,感受这座年轻城市迸发的活力与激情,见证川东渝北新中心的崛起。

产业对接与重庆从相连到相融

4月14日,周六。本是广安市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员工调休的日子,因为订单不断,很多工人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工作,生产线上依旧繁忙。

“一套汽车座椅配件成品包含7到8件片件,从缝下第一针到完成整套成品,我们只需7分钟。”该公司总经理杨浩宇言语中透出骄傲,“我们采用德国杜克普电脑气动缝纫针车,生产效率、生产工艺国内一流,产品全部销往重庆,为长安、福特以及铃木汽车做配套。”

行走在广安各工业园区,记者发现,大多数企业与重庆有着紧密联系。“从物流成本上看,广安与重庆近郊相差无几,但是土地、水、电等要素更有保障、价格更低。”杨浩宇说,这是公司放弃在离铃木汽车仅300米远的地方建厂,选择落户广安的原因。

去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广安确立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是四川唯一被列入重庆城市群规划的地级市。”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说,为抓住这一特殊机遇,广安着力加强与重庆主城区的规划统筹衔接、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推进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际交通网络建设,缩短时空距离,使广安与重庆由相邻变相通、相连变相融,真正成为重庆城市群的重要板块。

目前,广安与重庆已两次召开渝广经贸合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明确年度合作计划;与重庆市交委、经信委、保税港区等近30个单位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完成《渝广合作“十二五”规划》,《川渝合作(广安)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渝广合作产业园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截至目前,广安共引进重庆项目264个,到位资金173.1亿元,尤其在汽摩配套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与重庆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对外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广安眼光看得更远,即将启动建设的广安(深圳)产业园就是一例。去年11月,广安和深圳签订共建广安(深圳)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把该园区打造成为深圳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深圳企业拓展西部市场的重要生产加工与配套基地。广安还与广东、浙江、台湾等产业发达地区加强对接,共签约引进项目537个,到位资金401.8亿元。

交通先行建川东北的“朝天门码头”

4月14日,广安区护安镇坳盆村村民赵显芬又来到广安港一期施工工地,自从广安港开工建设以来,她常来走走看看。“这里不久就要建成现代化的港口,我们都很期待。”

在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一期工程现场,各种大型机械进出往来,到处是火热的施工景象。“现在正是枯水期施工的黄金时期,施工单位都加紧施工。”广安市航务海事局局长周进才告诉记者,目前一期工程所含的6个1000吨级泊位中,2号至6号泊位桩基础全部完成,力争今年底开港运营。

在《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中,对川东北第一个现代化港口广安港这样定位:“四川省重要港口之一,是广安—南充—广元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东北地区产业布局、物流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沿江产业带发展、腹地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广安港完全可以成为川东北地区的‘朝天门码头’。”广安市交通局局长王晓明说,广安港建成后,广安将成为川东北地区交通最便捷、综合交通成本最低的节点城市,沪蓉、达渝、南渝高速和省道304线、襄渝铁路、兰渝铁路沿线地区将成为广安港的经济腹地。

在广安区枣山镇鞍山村的巴广 (渝)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大型装载机和运载卡车络绎不绝。去年底,巴广(渝)、遂广高速公路同时开工建设。“这两条高速公路对于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构建川东北地区高速公路主骨架具有重要作用。”王晓明说,广安将成为连接成都、重庆、上海、西安四大中心城市以及连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十二五”期间,作为成渝“双核”互动发展“传动轴”的广安,将按照支撑成都主枢纽,对接重庆交通圈,畅通至华中、华东地区大通道,开拓西北新干线,构建市域大网络,融入全国路网新体系的思路,建成“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借助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曾处于“边缘”的川东门户广安,逐渐成为新的区域中心。

民生优先重发展指标更重幸福指数

作为广安之行的重要一站,1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位于广安区观塘镇的广安现代农业园。

前不久,观塘镇八里村村民李友华与园区的春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和农业订单合同。这是李友华第二次与春叶公司签订合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准备盖新房,“通过收土地租金、托管1亩土地制种、在春叶公司打工,我的年收入达1.3万元,比过去翻了几番”。

2009年,广安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连片建设占地52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田网、路网、水网、电网配套齐全。目前,园区内有种养大户89户,规模养殖场46个,园区农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高效农业5万亩以上,蔬菜、龙安柚、生猪、农家旅游产业带初步建成,现代农业体系已见雏形。

“广安近几年的发展既注重发展指标,更注重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我们坚持民生优先,首先从‘三农’抓起。”王建军说,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安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确保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持续增收。

广安现代农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建立园区利益联结机制,并组建了鑫泰专业合作社。鑫泰将园区项目投资和土地作为运作资本,并将园区内农户入股的土地和财政投入资金修建的钢架大棚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按一定标准承租给7家二级合作社,获取租金收益;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种子育苗经营、产品经营等,所获收益6成通过二次返利分给农民。2010年,鑫泰完成首次二次返利近50万元,去年则达到100万元。

城市建设方面,广安同样交出了满意的民生答卷。过去5年,广安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9.2亿元,主城区平安大道、建安北路、渠江大道、环城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全面完成,主城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较“十五”期间翻了一番。

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后,去年,广安成为全省文明城市,并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